第842章 好一个人中龙凤!_从生产队赶大车开始
笔趣阁 > 从生产队赶大车开始 > 第842章 好一个人中龙凤!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842章 好一个人中龙凤!

  “这个……”

  孙建平尴尬一笑,“这个问题,我不知道该咋说!”

  “尽管说,放宽心说,反正咱俩已经到了湖中心,出了你的口,入了我的耳,别人听不见的!”

  “那我可就说了!”

  孙建平向四外看了看,“我爸是山东人,前几年也有不少从山东过来乞讨逃荒的乡亲,和山东老家那边一比,咱们这片大山可算是地大物博土产丰厚,又有这么一条水量不小的河,说句不客气的话,要是在这嘎达也能饿死人,那可真是见了鬼了!”

  “哦?”李景辰一愣,这个观点……

  很是新奇嘛!

  他想起父亲李有田生前提起二马架,一口一个“穷乡僻壤”,似乎对这片土地非常嫌弃!

  可没想到在这個小伙子眼里,这片穷山恶水,竟然是块风水宝地!

  “现在的口号是‘以粮为纲’,相比南边的吉林等地,咱们这土质瘠薄,粮食产量确实不行,但换个角度想想,大山大河里能产出多少好东西啊!水库里的鱼,山上的木耳、蘑菇、榛子、红松子……乃至于蜂蜜、木材……都是可以拿出去换钱的,如果能够开放市场,咱们靠山吃山也能混个肚饱!”

  “你这么想,的确让我茅塞顿开,相比南边,咱们这边虽然气温低,土地贫瘠,冬季漫长,但胜在面积广大,物产丰厚,只是现在……”

  “我知道您老要说什么,但集约化的生产队经营模式并不是枷锁,反而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现,如果没有生产队,这个大坝,还有那条公路根本修不起来的!”

  “哦?原本我以为你是个自由*经济的崇拜者,没想到……”

  “在没有实现大规模机械化之前,生产队这种模式反而是最好的选择,还是那句话,集中力量办大事,要是走小农经济之路,大家伙把地分了,又恢复到一家一户各自为政,扯旗单干的时代,不出五十年,最多三十年,农田水利设施基本上都要报废,土地开始大规模向富户集中,像您家那样的大地主又要出现了!”

  李景辰低着头,细细咂摸孙建平刚才说的话。

  今天和这个年轻人的谈话,让他对集体经济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,他说的一点也没错,大集体虽然有诸多问题,但能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地集中人力和物力资源进行农田水利建设,如果全部拆分……

  “不说这个问题了,说说咱们山里的特产吧,刚才那道蜂蜜拔丝土豆做的不错,我听老曹说,蜂蜜是咱们村子自个产的?”

  “嗯,我们打去年开始就在后山种植了两万多棵紫椴和糠椴树,今年夏天的时候把山里的野蜜蜂抓起来,收进蜂箱里,现在已经有了五箱蜜蜂,产了四百多斤蜂蜜,接下来我寻思能不能扩大一下规模再在山里和河边种上椴树,扩大蜂群,大力发展蜜蜂养殖业。”

  “挺好挺好,现在蜂蜜可是金贵玩意,不过我们这一片好像从来没听说过谁会养蜜蜂,你这个养蜂技术……”

  孙建平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本本,递给他,“我二叔在省农科所工作,这是他给我抄的养蜂笔记,我也是现学现卖。”

  李景辰接过来,翻看两页,看着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标注,不由得暗暗点头,这孩子还挺爱钻研!

  挺好挺好!

  “搞农业,还真就得有你这份敢于钻研的劲头!”李景辰望着远处,那里就是他当年搞起来的“劝农乐业所”,“我年轻那会也想着靠自己的双手改变咱们家乡的面貌,我要在二马架设立果园,建立农业研究站,搞学校培育人才……”

  “当时是何等豪情壮志,可是现在看来那时候的想法太天真也太单纯,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渺小且微不足道的,唯有团结全国千千万万个有志青年,携起手来,改天换地……”

  他叹了口气,“你和我年轻时很像,只不过比我更加沉稳,也更切合实际。”

  “您老赞谬了。”孙建平笑笑,“农村基础差,老百姓知识水平低,觉悟低素质差,仅靠几个带头人的力量是不行的,要几代人持之以恒的努力奋斗,才能真正让乡亲们挖掉穷根,过上好日子。”

  “我很高兴认识你,小伙子,你能来我们二马架下乡,带着乡亲们过上好日子,我很感谢伱!”

  和孙建平一番交谈之后,李景辰发现自己嘀咕了这小子的能力和思想境界,和他一比,自己年轻时改造二马架的那些想法简直荒唐得可笑!

  孙建平只是笑笑。

  老头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信封,递给孙建平,“这是我攒下来的工资和稿费、补助,一共有两千多块,拜托你帮我把这些钱分给乡亲们,虽然只是杯水车薪,但也是我的一点点心意。”

  孙建平接过来,揣进口袋,“您放心。”

  “天涯倦客,归来故园已荒颓;山中归路,须发早已半斑白……”

  孙建平皱皱眉,这种思乡之情,他暂时还无缘感受。

  他的家……

  是文登老家,是京城的老房子,还是二马架的小土坯房?

  他自己也有些弄不清楚了。

  李景辰的眼睛红红的,望着早已颓败的李大善人家的老宅子,声音有些哽咽,“建平,靠岸吧!”

  孙建平大约猜到了他要做什么,将小船靠在北岸,他踩着茂密的青草,来到“劝农乐业所”前,看着那些已经结了不少的果子的果树,笑了一声。

  “你别看这棵树结的果子小,这可是货真价实的野苹果树,是王连生的父亲王大伯赶着马车带我去大山深处挖回来的,我还寻思着用这棵树嫁接一下试试,看能不能培养出新的果树品种……这棵是山楂树,都结这么大了……这棵李子树可是从吉林买回来的,花了我爹三块大洋,把老爷子心疼得要揍我……”

  李景辰如数家珍,孙建平笑了笑,“您不知道,您这棵野苹果树可是起了大作用了,前年我二叔来,从这挖走两棵幼苗,带到山东去嫁接育苗了,前段时间跟我说嫁接成功了……”

  “太好了太好了!”李景辰听到这个消息,激动得握住孙建平的手,声音哽咽,“没想到我三十年前栽种的树木,还能为祖国做贡献,我太高兴了!”

  “是啊,我二叔说,这棵苹果树是现存唯一一棵高寒纬度野生苹果母树,要我好好保护起来。”

  “真的吗?那太好了,劳烦你一定要把它保护起来,可不能有啥闪失!”

  两人正在闲聊,远处山坡上走来一个拄着拐棍的老太太,李景辰瞅了她一眼,顿时愣住了!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qula9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qula9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